人文科普:陳芳允:中國衛(wèi)星測控技術奠基人之一∣“兩彈一星”元勛的小時候
來源:科普中國
發(fā)布時間:2023-11-01
瀏覽次數(shù):1166

陳芳允,無線電電子學家,中國衛(wèi)星測量、控制技術的奠基人之一,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(wèi)星測量總體技術負責人,中國北斗系統(tǒng)創(chuàng)始人之一,首創(chuàng)“雙星定位通信系統(tǒng)”。

學生時代的陳芳允

陳芳允刻在黃巖老家墻上的題字

故事一:長孫“阿玉”深得祖父疼愛 讀了七年私塾

1916年4月3日浙江黃巖縣城關寺后巷的陳家,迎來了這個家庭的長孫。身為裁縫的祖父高興得合不攏嘴。男孩取名陳芳允,小名“阿玉”。阿玉的父親陳立信從保定陸軍學校畢業(yè)后,成為了一名軍官,長年在外。母親身體瘦弱,生下阿玉后身體一直不好。阿玉每天跟爺爺睡在一起。爺爺十分疼愛長孫,閑下來就抱著他,逗他玩,教他說話,給他講佛經(jīng)故事。


1921年阿玉5歲,陳家請來一位教私塾的老先生,讓他與幾位年齡相仿的孩子,跟著老先生接受啟蒙教育。老先生教他們讀《論語》《孟子》,阿玉搖晃著小腦袋,誦讀著“之乎者也”。其實小小年紀的他,對那些古文內(nèi)容似懂非懂,但他小腦袋瓜子特別靈光,記性好,課文背得滾瓜爛熟。


阿玉6歲時,母親身體每況愈下不幸病故。隨后的日子里,父親辭官回家,置田產(chǎn)開作坊,續(xù)弦再娶。阿玉依然是跟爺爺奶奶吃住。


1925年阿玉已經(jīng)9歲了,父親重新找了一位私塾先生,是前清秀才。父親讓他搬到私塾先生家住讀。主要學《古文觀止》,半年后開始學寫作文,寫出的文章半文半白。七年的私塾學習,為阿玉打下古文基礎,只是他越來越不喜歡刻板的舊時教學方式了。


故事二:《送秋》小文顯現(xiàn)人生態(tài)度 父親寄語未來

1928年的秋天,12歲的阿玉終于告別私塾,走出家庭生活小圈子,來到黃巖縣立中學讀初中。在這里,他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,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,學習的內(nèi)容與形式,跟私塾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。


他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,國語、英語、數(shù)學等課程的成績優(yōu)秀。而除了學習,他還在課余時間,邀上要好的同學一起去爬九峰山,賞景訪古,了解家鄉(xiāng)黃巖的歷史和風土人情。


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視野的開闊,阿玉與父親開始有了一些共同的話題,父親也不把他當小孩子看待了。有一次,父親問他學習怎樣了,他回答說,還好。父親語重心長地說:阿玉,你一定要好好學習,長大后不要想著當大官,要做大事,在社會上立自己的業(yè)績。


時光荏苒,三年初中很快就要結束了,小芳允在畢業(yè)紀念冊上寫了一篇小文章《送秋》。文章寫到,送不送秋無所謂,對于一個人來說,不管是秋季,還是春、夏、冬季都要努力,不能虛度。這篇從獨特角度表明自己人生態(tài)度的文章,被刊登在??稀?/p>


故事三:考進全國最好中學讀高中 參與抗日運動

1931年夏,父親到上海辦事,15歲的芳允一同來到上海。父子倆聽說浦東中學不錯,學校設施與師資力量在全國數(shù)一數(shù)二,理科班所用數(shù)理化教材都是外文原版制。這年,芳允考進了浦東中學高中部。


芳允邁入這所名校不久,“九一八”事變爆發(fā)了。日本鬼子入侵我東三省,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怒,救民族于危亡成為青年學生的神圣使命。芳允跟隨著學校同學參加上海學生運動,上南京請愿,爭取全民動員武裝抗日。蔣介石派兵將請愿學生押上火車送回上海。


1932年1月28日深夜,日本鬼子突襲上海,發(fā)動了“一二八”事變。然而國民政府推行“攘外必先安內(nèi)”賣國政策,蔣介石與日本侵略者簽訂《淞滬停戰(zhàn)協(xié)定》,允許日軍駐留上海??谷者\動在上海全面興起,學生們無心閉門讀書了,芳允積極投身到抗日宣傳與抵制日貨的運動中。


芳允臨近畢業(yè)時,學校仍在鬧罷課,連畢業(yè)考試也沒組織。對于芳允來說,高中三年學習收獲不盡人意,但他懂得了“國家興亡,匹夫有責”的道理,認識到中國要強盛,不受列強欺負,科學技術必須強起來。


閱讀鏈接:“兩彈一星”元勛

“兩彈一星”最初指原子彈、氫彈、人造衛(wèi)星。“兩彈”中的原子彈和氫彈后來合稱核彈,另一彈指早期研發(fā)的導彈。后來“兩彈一星”指導彈、核彈、人造衛(wèi)星。


1999年9月18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前夕,黨中央、國務院、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“兩彈一星”事業(yè)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,授予“兩彈一星功勛獎章”。他們被稱為“兩彈一星”元勛。(來源:國防科技大學“科普中國”共建基地)




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!

我們將定期推出

公益、免費、優(yōu)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!


或加入深i科普群,不定時分享各類科普活動


聽說,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。
做科普,我們是認真的!
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
加入科普活動群
  •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
  • 認識科普小朋友
  • 成為科學小記者